茶之品种:绿茶-江苏金坛的金坛雀舌34(1 / 2)

1.金坛雀舌的简介

金坛雀舌茶,产于JS省CZ市金坛区方麓茶场,以其独特的品质特征和悠久的历史,成为了绿茶中的佼佼者。该茶选料精良,制作精细,以其独特的形状和品质,赢得了众多茶友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金坛雀舌”的超微绿茶粉产品,这是一种国内首创的产品,采用特殊的保鲜技术和精细加工技术制成。外观呈翠绿色、粉末状,稳定性好,在常温下保存一年,色泽仍不变。这种产品能保持茶叶原有的各种营养成份、药效成份和保健功效,不含任何化学添加剂,是一种天然的固体食品添加剂。它可以广泛应用于茶点、茶糕、茶糖、茶冷饮等食品行业,为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载体。

金坛雀舌茶作为江苏唯一一只通过无公害食品、有机茶双认证的产品,其品质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产品先后多次荣获中茶杯、省陆羽杯特等奖,这不仅是对金坛雀舌茶品质的肯定,也是对其文化内涵的认同。

2.金坛雀舌的生长环境

金坛区山峦起伏,苍松翠竹连绵,林阴覆盖,云蒸霞蔚,是一个自然景色十分优美的地方。水库塘坝密布,山清水秀,道家的三宫五院和洞、泉、池等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令人顿生“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峰十二层”之感。金坛产茶历史悠久,据县志第一卷“舆地志”记载:“金坛设县于隋,物产之特殊者有嵇稻、茶叶”。

金坛市,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3℃。这里无霜期长,日照率高达46%,位于长江下游JS省南部的茅山东麓,北纬31°4',东经119°33'。金坛雀舌茶便是这一地区的主要特产,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的茶园中。

茅山,是JS省的主要山脉之一,绵延近百里,主峰海拔372.5米,山峦起伏,森林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38.5%。这里的土壤系下蜀黄棕壤土,土层深厚肥沃,pH5.0~5.5,非常适合茶树的生长。古人赞道:“峰从云间出,烟自幽谷起。”这样的自然环境为“金坛雀舌”提供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另外,金坛方麓茶场位于JS省金坛茅山旅游风景区东部,是JS省大型国有专业茶场之一。建场于1957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和出口红碎茶的主要生产基地。现有茶园200公顷,年产干茶400吨,品种繁多,质量优异。其中,“茅山青峰”荣获国家金奖,被誉为茅山茶中的精品;“雨花”、“雀舌”也曾在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为国内外的茶叶种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金坛雀舌的品质特征

金坛雀舌,一种形状如雀舌的茶叶,以其独特的扁平挺秀的形状、匀整的条索、绿润的色泽而闻名。这款茶叶的生长地位于JS省金坛区,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优越的自然环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金坛雀舌的历史悠久,不仅在口感上表现出色,而且在文化内涵上也十分丰富。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在冲泡后,金坛雀舌散发出清新的香气,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丰富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等成份,这些成分的含量较高,使得金坛雀舌的口感更加鲜爽、醇厚、回甘。

金坛区作为中国道教圣地茅山的所在地,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了优质的茶叶。这里的自然环境优越,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此外,金坛雀舌的制作工艺也十分讲究,从采摘到加工,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确保了茶叶的品质和口感。

4.金坛雀舌的采制工艺

金坛雀舌茶是一种优质的绿茶,其主要选用祁门槠叶种、鸠坑种、龙井43、龙井长叶等中小叶良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采摘标准以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为主,特级茶以芽苞为主,要求芽长2.5厘米左右。采于谷雨前,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芽叶长度3厘米以下。采摘时需要均匀采摘嫩度,保持色泽一致,不采紫芽叶和雨水叶,以防止芽叶红变。采回的芽叶进厂后,需要均匀摊在竹匾上,并精心拣剔,剔除鱼叶、单片、紫芽等劣质叶。

手工制作

炒制雀舌茶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艺,需要运用搭、抖、捞、压、抓等手法交替进行加工。炒制过程分为杀青、摊凉、整形三道工序。鲜叶采回后需要薄摊在干净的竹篾上,以散失部分水分并去除部分青气,摊放时间一般为3-4小时。杀青是金坛雀舌茶制作的重要步骤,需要在洁净光滑的铁锅中进行,当锅温达到一定温度时,投入鲜叶进行杀青。杀青手法要掌握先抛后闷,抛闷结合,抖、撩手法交替进行,最后采用搭的手法,使茶叶初步形成扁直形。在炒锅温度达到80~90℃时,需要在锅面涂上少许乌柏油,使茶叶散发水分并形状扁平直。在芽叶形呈扁直,稍有触手感时,含水量约25~30%,即可起锅摊凉回潮。而整形是进一步做形的步骤,需要掌握锅温的高低原则,随着芽叶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锅温。当茶叶达到扁、直、平、滑、形似雀舌时,即可达到足干程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