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皇祖父,我给您上一课!(求月票!)181(1 / 2)

真要李象来回答,那必然是我啊——!

别说正位东宫了,就算是二凤你的椅子给我热热屁股也行啊!

但想归想,李象面上自是不敢表露。

扑通一声。

几乎没有犹豫,在李世民问题问出口的瞬间,李象直接就给李世民跪了。

“于嫡于长,大唐能够正位东宫者,唯有父王一人——!”

从法理上来说,只有李承乾为太子,他李象才有机会成为太孙。

虽然李世民很是不喜欢‘于长’这两个字,毕竟他在家排老二,但他自个在做了皇帝之后,最初也还是坚守这一套继承制原则。

毕竟玄武门继承法这套特殊的继承方式,在李世民看来是有绝对专利权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冲的。

“皇祖父,父王之所以说出此等大不敬之语,想必一定有父王的苦衷误会,请皇祖父准允孙儿前往东宫面见父王,定能打消父王疑虑。”

太子之位,非寻常之位,乃天下之基石,乃国本。

这个位置,只能天子赐,天子收。

身为储君,请辞不干?

你说不干就不干?

这是大不敬,对天子不敬,对上天不敬。

不过李象看的很清楚,李世民肯定是不想废李承乾的,至少此时此刻不想。

若不然,李世民不会把这个事讲给自己听,而是会直接召集政事堂会议,与重臣执宰讨论罢黜太子的诸多事宜了。

李世民既然主动把这事讲给李象听,自然就是希望李象去见李承乾,打消李承乾的辞位想法。

至于李承乾为什么要主动辞去太子之位。

李象心头略微琢磨了片刻,大致能猜到一些,估计是跟昨天那一道‘检校天策上将’的诏书有关。

这一段时间,自己的风头实在是太盛太盛了,不论百官、群臣、万民,亦或是天子,不论是朝堂还是民间,所有的聚焦点都是在他这个秦王李象的身上,完全忽略了大唐还有一个东宫太子的存在。

最为明显的一点体现。

现在朝中都已经没人上书劝谏太子上朝等逾矩事宜,甚至连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东宫三叨都已经沉默许久,未曾上书了。

“由你去见太子,也好。”

李世民点了点头。

“你去看你父王的时候,代朕跟他说一句话,告诉他,朕绝无废立太子之意,让他安稳东宫,不要胡思乱想。”

闻言,李象再次行礼,称道:“孙儿领命。”

“象儿,不要动不动就跪,伤膝盖。”

“快起来吧。”

李世民望向李象的眼神,一脸的宠溺,就差一声我的亲亲宝贝大孙子了。

“今日天气不错,随阿翁在这宫中走走。”

话音落,李世民便是抬步往两仪殿外走去,李象自是起身跟在身后,始终与李世民保持着前后半步距离。

春风和丽,一老一少,祖孙二人便是在这太极宫中漫步,看李世民所去方向,是朝着通训门方向走去,而在两人身后十步之外,有着一票内侍宫人鱼贯随从。

一边走着,一边闲聊。

当左延明门之时,李世民突然问道。

“象儿,昨日户部请奏加铸新币的奏章,政事堂可议了?”

李世民随口问道。

老板可以随口问,下面人自是不敢随口答。

而且,李象很清楚,自从他出现在李世民视野之后,一直都在李世民的考验期中,包括现在的这随口一问,看似轻飘飘的一问,实际上也是李世民在考察他的理政能力。

“回皇祖父,看了。”

没看也是看了,反正不过就是一个铸钱的事而已。

自大唐立国之后,天下间的铜钱一直都是不够用的,所以才会一直实行钱帛并行制度,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大宗交易,所用布帛更多。

毕竟,铜钱是很重的。

“天下之财,始终不够用,朕着实是烦恼。”

“这些年来,朕深感打天下不易,可治天下更是难啊——”

听着李世民的感慨。

李象心道:机会来了。

“皇祖父,孙儿有一法,可解决我大唐钱币不足之困境。”

李世民顿了顿,道:“说来听听。”

这问题可是困扰了贞观君臣十几年,一直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办法解决。

“发行帛票。”

“帛票?” 闻言,李世民眉头下意识皱起,他活了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听见帛票这个词,眼中泛起新奇之色。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