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捧杀!阳谋!东征高句丽!173(2 / 2)

他娘的!

难怪刚才一直话里话外吹捧自己这个秦王,敢情是在这里埋好了坑。

从统帅选择理论上来说,秦王李象刚刚平定草原,强势荡灭草原强国薛延陀,拥有着封狼居胥之威,现在草原各部又是尽数划入了河东道,以秦王之威,可号令草原诸部齐攻高句丽,确实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人选,论据可靠,理由充分。

并且,房玄龄还附加补充了一句,并非是反对天子亲征,而是希望先由秦王先征,待局面不利之际,再由天子出马。

而这也符合逻辑常理,哪有一开始就老大出马的。

随着房玄龄一语出,这宴上诸臣,无不是眼中泛起思索之色,毕竟谁都清楚,这征高句丽和征薛延陀可不是一码事。

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损兵百万,耗粮无数,这征高句丽俨然是早已成了中原王朝的恶魇。

‘老阴比。’

李象面色丝毫不改,心中已经是将房玄龄祖宗十八代都挨个集体问候了个遍。

原因很简单。

高句丽,可不是薛延陀。

如果给唐初被大唐所灭的十多个国家排个灭国难度层级,嗯,足足灭了十多个,只不过唐初各项战绩太彪悍了,以至于好些个被灭的都没有资格被世人熟知。

第四阶梯:其他国家(龟兹、中天竺等)。

第三阶梯:高昌,吐谷浑,铁勒,薛延陀,百济以及‘降服吐蕃’。

第二阶梯:东突厥、西突厥。

第一阶梯:高句丽。

从这个难度层级来看,灭高句丽和灭薛延陀,二者之间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毕竟薛延陀只是一个新兴的草原国度,统治基础还不牢固,只需要歼其主力,直捣其王廷,便能将其崩溃制胜,而高句丽则是传承数百年、且高度汉化的国度,城池遍布,需要一步步攻克,再加上半岛地势‘多大山深谷,无原泽’,这妥妥的易守难攻,以及‘季秋草枯,辽塞寒烈’,待到深秋之后,气候便是变得极其恶劣,这同时也意味着唐军无法在辽东久战。

而且最为主要的一点,还是粮道的难以补给。

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军粮补给跟不上。

在这般诸多元素的综合之下,历史之中,就连‘自古能军无出其右者’的大唐天子李世民,在精心准备之后,亲自出马,把朝中能打的大将和能臣都给带上了,都没有一次性搞定高句丽,最后结果还只是把高句丽给打残了,因粮草后继乏力等问题,无奈选择了班师回朝。

待到高宗时期,等到高句丽的实际掌权者渊盖苏文死后,高句丽陷入内乱,大唐才趁势以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走水路登岸半岛,联新罗先行灭了百济,进而再由李绩和薛仁贵,由陆路一举克定平壤,前后夹击,覆灭高句丽。

现在房玄龄把这口锅摔在李象身上,不就是明摆着设局,只要秦王李象征讨高句丽失败,待其归朝之际,再发动群臣来一遭口诛笔伐。

秦王李象的这一身军功,就算是彻底毁了。

要知道。

李象真正的崛起,就是在平灭薛延陀之后,也就是依靠军功。

这是一场房玄龄给李象布下的阳谋,为了这一场阳谋,他甚至甘愿放弃自己拒绝征讨高句丽的政治主张。

赌的,就是李象征高句丽必败。

随着房玄龄奏禀话音落下,高士廉等人顷刻便是明悟房玄龄何意。

高士廉率先站了出来,出言道:“陛下,房相所言,甚为在理,以秦王为先,天子后镇,乃是当下最为妥当之策,百官、万民,皆如所愿。”

这话,倒是真确无假。

因为前朝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而败国之事,天子若是要亲征,百官群臣、天下万民,必然都是抵触至极,可而若是换秦王去,则是相对抵触情绪要小的多得多。

接着。

岑文本与马周,二人亦是接连发声,表示附议赞同。

“秦王殿下携封狼居胥之威,得万民拥戴之意,统御我大唐天军与草原各部兵马,必能一举克定半岛,荡灭高句丽,彰显我巍巍大唐。”

毕竟房玄龄在话语中已经是提前说了,这是政事堂集体决议的结果,高士廉等人身为政事堂执宰,此刻站出来表态,也属于再正常不过的操作。

‘不愧为房玄龄。’

面对房玄龄这等捧杀阳谋,李象心中很清楚。

他接下来除了强势破局,用荡灭高句丽这一条路来打脸之外,应该是没其他选择了。

说实话,这其实有悖于李象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上的初衷计划。

在征伐高句丽这件事上,李象起初的想法是,自己跟着李世民亲征,混个某路行军大总管之类,在天子麾下建立军功,如此既稳定,又不用背锅。

但是现在看来,计划明显赶不上变化了。

而在大位之上,天子李世民微微皱着眉头,目光看向了李象所在,显然是在等着李象的表态。

面色平定,秦王李象在百官和天子注视之下,缓缓起身,抬步走至这太极殿殿中,眼底有着阴鹫之色掠过。

‘房老狗,你阴我,我也不会让你好过。’

————————

ps:月初第一天,求月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