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万望寺(1 / 2)

太平县东西七十五里,南北八十三里。

东三十五里至新河城,再五里便是东海。

西三十五里至石桥乡,入清乐界再西亦为东海。

东南五十里至松门衙抵海,西北四十里至小塘岭入黄岩界。

————嘉靖《太平县志》疆境部分

简单来讲,太平县三面环山,再环海,想要走,只有朝着北面逃,才有可能。这一点在此处生活了一些时日的岳永安再清楚不过。

可此时,他却犯了难!

想要往北面逃,无疑要走县治之北的“迎山门”,可灯笼铺位于纸马坊之南,而纸马坊又位于县治之南,距县治南门“观海门”仅仅五百余步(约250米)。

只需要顺着恩荣坊、承恩坊一路东南而走,过了大远桥便是观海门。可南面出了城门便是连绵起伏的山地,想要绕到北面远不如从纸马坊直接朝着迎山门而去。

只是一路之上需经过社棠桥、按察司分司、三元桥、科甲坊,也不知是不是做贼心虚,岳永安想到要路过按察司衙门,心里直犯怵。

“你说怎么会是个空葫芦呢?”

赵二食铺早上刚开张,就迎来了他今日第一个客人,手里提着一只白纸灯笼的岳永安。

此刻的他将一只精致的香囊拿在手中不住摩挲,一会儿瞅瞅一会嗅嗅。这就是那棺材里面唯一的物件儿。

灵烛待在纸灯中并没有探头,只有细若蚊蝇的声音道:“天知道呢!按你的描述,你那师傅可是个风流种,也许是哪个奶奶送给他的定情信物也说不定!”

“去去去!我师傅说了,他可是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店老板赵二既是老板也是伙计,忙不迭的递上半屉蒸饼(更像馒头),有些疑惑的望了望岳永安手里的灯笼,随后笑了笑,“小安这几日真是辛苦,万岁爷大行。咱们整个太平县城可都是有任务的,今天这蒸饼算我赵二的!小安可不要推脱...”

与赵二寒暄了N句的岳永安,安静的坐在铺子的东北角,靠墙的位置。随即一口将拳头大的蒸饼咬下去一半儿。

“斯...”

岳永安摸了摸嘴唇上的水泡,足有指甲盖大小。这是之前灵烛给他烫出来的。这会儿不止没消,反而在旁边又多了一颗,更加的晶莹剔透。

他可算是明白王丘八为什么说他上火了,原来都是这水泡闹的。

现在天色已经亮起,岳永安手里还拎着一只灯笼,显得有些古怪。不过这纸马坊谁不知道他岳永安就是个扎纸的,所以赵二也没有太过在意。

此刻一个小小的人儿正从灯笼上沿探出头来,又道:

“你那师傅不简单呐...”,她看了看岳永安嘴角上的水泡,咯咯咯的笑个不停,“恐怕也是道门中人呢!竟用假死的办法躲避劳役...你肯定不是亲生的!”

“废话么!那是我师傅,本来就不是亲生的...”

岳永安有些气恼,嘴上的水泡更疼了,“小灵烛,你这办法靠不靠谱啊!”

他刚才想了半天不知应该从哪个门逃走,谁想到灵烛却说哪里都不走,先跑到这赵二食铺里来吃些吃食。

“必须靠谱!你就瞧好吧...”

灵烛一副骄傲的模样,“不过你最好多吃一点,等会儿你的嘴上再多上几个水泡,可是连吃饭都困难了呢!”

岳永安听到此话,顿时蔫了几分。

原来灵烛帮助自己是要“本钱”的!不止是灵烛,任何像她那样的器灵施法都需要本钱,而灵烛的本钱就是水泡,她每出手一次,岳永安的嘴巴上就要多出一个,算上帮助岳永安遮蔽“瞪眼儿”王典史,一共出手了两次。

所以,岳永安的嘴巴上多出了两个水泡!

而其他灵物出手,也都需要持有者付出本钱。也许是一两银子,也许是生一场小病,千奇百怪、各式各样。

“你就不能换个地方烫?你看我的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不要...我想烫哪里就烫哪里...哎呀你怕什么嘛!最久三天也就消了...嘘...来人了来人啦!”

岳永安本来想要再讨价还价两句,让灵烛换个位置。听她提醒,立刻将头低了下去,把放在一旁的纸灯拿近了一些。

“快快!给我把寿材铺围上!”

几名胥吏打扮的汉子慌慌忙忙的从北边跑来,随即其中两人钻进铺子,一会儿功夫又钻了出来。

“去禀告典史大人,那小子跑了!”

“是!”

“你们几个,给我挨边搜!他肯定没有跑远!”

“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