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188(2 / 2)

记住,不能停留在数据里,而要过渡到信息中,信息是处理后的数据。没有经过加工的数据,是没有办法成为价值判断的依据的。数据经过加工成为信息,才可以帮助我们展开价值判断。

不过,这还只是第一步,如果需要深入地解决问题,就需要继续向前推进,由信息过渡到知识。

知识是由对信息的鉴别、判断而产生的,知识是鉴别过的信息。一个人拥有信息,是不是就拥有了知识呢?答案是否定的。

想要拥有知识需要经历三步:

第一步,找到客观数据的真实来源;

第二步,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使其成为信息;

第三步,做出个人判断与鉴别,最终形成个人的相关知识。

只有经历了这一过程,你才可以讨论并拥有知识。

在信息过载的背景下,最大的挑战就是有效区分信息和知识。应对这个挑战,需要回到知识的定义中所提到的“知识是属于个体的”内涵。知识与事实、程序、概念、解释、思想、观察和判断有关。

一些人喜欢转述别人的观点以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并没有错,但是如果在大部分时间里,你都依赖这样的表述方式,那么说明你还没有掌握知识,还没有学会将数据内化成个人的信息,那么就不具备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

拥有真正的知识对个人而言不是容易的事情。数字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掌握海量数据,也使加工海量信息变得更加容易。但是,如果没有对这些信息进行个人内化,我们就依然是知识匮乏的人。

在知识时代,知识匮乏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存在很多误区,例如,一些人把别人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而事实上,别人的知识只是你的信息,你必须对别人的知识做出鉴别和判断并进行转化,而后这些信息才会变成你的知识。

所以,知识最重要的特征是个人化。检验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你能否把其他人的信息和知识变成自己的。

智慧是一个知识流,特征是“知行合一”

下面介绍智慧生成的过程

智慧是一个知识流。形成智慧的知识流动链,需要先有数据,这是一个未加工的、客观的事实;数据经过加工,变成信息;再经过鉴别,即认知的过程,才成为知识;把知识应用到行动当中,就形成了智慧,智慧是在应用知识之后才产生的。

拥有智慧的人会充分获取数据,将其加工为信息,形成认知并落实到行动中,这就是知识流动链。

所有当有人问“我读书多会不会变得有智慧?”时,我会回答“一定会的”。因为多读书是一个非常丰富的输入行为,当输入后能够内化转化,最后沉淀为知识时,你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更高。而如果你读书少输入得少,那形成智慧的可能性必然就会少。

结束语

知识为什么是有价值的,有智慧的?正是因为它内化为一个人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它就能真正解决问题,所以,我特别强调“知行合一”,这就是知识的特征。

如果我们学了非常多,但没有解决问题,亦没有创造更大的价值,那你没有拥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一定是可以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本文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