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回 再见章惇119(2 / 2)

章惇安顿好王弗和苏迈后,将苏轼和二饼领到其日常休憩的书房,三人围茶而坐。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是朋友之间交往必不可少的媒介。喜欢品茶,往往标志着一个人走向成熟。不论是好友相聚还是业务洽谈,都少不了茶。这种现象在宋朝更是一度风靡整个官场。

自唐朝茶仙陆羽撰写《茶经》以来,便打开了通往饮茶新世界的大门。从此以后,饮茶开始变得讲究起来。到宋朝之时,文人治国掌军,茶本身的特质又与文人身上附庸风雅两相契合,文人皆爱饮茶终于成为一种社会习惯。

以茶会友,心性相投,志趣高洁,寄情于茶;以茶言志,心呈帝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话虽如此,但宋朝官员们对于茶的喜爱几乎都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热衷于亲自参与到茶的各个环节中去,例如种茶、采茶、斗茶、煎茶、饮茶等。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几碗茶饮下,苏轼三人愈发清醒,聊得愈发通透。

苏轼疑惑不解地问道:“子厚,你名列一甲第五名,按照惯例应授予地方节度使或者观察使的幕职官,怎会派到偏远地区担任区区县令一职?”

章惇出身豪门世家,他所在的章家是福建路建州当地著名的豪族。他的族叔章得象在仁宗朝担任过宰相,可谓门第显要。章惇样貌俊美,品学兼优,从小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气质。

章惇略显尴尬地笑道:“子瞻,这事追本溯源症结还在我自己身上。嘉祐二年殿试放榜后,我年少意气用事,因为擢第不及族侄章衡,便拒绝朝廷敕诰,由此引发朝廷一些大臣的不满。如果我就此偃旗息鼓,不再考取功名也就罢了。偏偏我又参加嘉祐四年科举,还取得了一甲第五的佳绩。这就如同捅了马蜂窝一般,‘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自此便成为了别人攻击我的话柄,这可能将会是我毕生仕途的硬伤。”

苏轼听明白了,章惇就是朝廷大臣们眼中所谓的“刺儿头”,不服管教肆意妄为,一定要严加敲打,唯有磨平了所有棱角才有可能委以重任。他完全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急切问道:“这可如何是好?”

“哈哈,无妨,忍耐坚持便是,总会有青云直上的机会。”章惇洒脱一笑,随即话锋一转,“子瞻,不说这些乌烟瘴气的破烂事了。你小子相当可以啊,大宋立国百年以来,堂堂制科考试第一,不愧是我章惇的兄弟!”

苏轼一阵无语,笑着打趣道:“你这是夸我,还是夸你自己呢?”

“哈哈,一样,都一样,你我兄弟不分彼此。”章惇连忙给苏轼再倒碗茶,挑眉笑道,“来来,继续饮茶。”

当晚,章惇在商洛县城最好的酒楼为苏轼接风洗尘。千秋大业一壶茶,万丈红尘三杯酒。白天苏轼三人豪饮茶三壶,夜晚苏轼果然不负众望,三碗,又三碗,再三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苏轼已然酣然坐睡。

章惇和二饼相视一笑,见怪不怪,权且当是苏轼再次用酒浇灌洗涤那颗滚烫的红尘心了。两人继续饮酒聊天,几近天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