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道德经》(1 / 2)

今天是星期六,昨晚与神域国度的交汇让陆羽直到九点才起床。清醒后,他回想起昨晚的事,恍如一场梦。神域国度提出的一些大胆超前的想法,让他深感震撼,尽管他觉得这些想法完全不切实际,像科幻小说里的情节一样离奇。然而,现实科学又怎么能说与这些没有丝毫瓜葛呢吗?事实上,很多现代科学都是基于一些看似不成立的想法建立起来的。

陆羽吃完早餐,来到图书馆,按照神域国度昨晚刻意交代的,阅读起《道德经》来。虽然《道德经》也有电子版,但他更喜欢阅读实体书,那种厚实安宁的感觉,源于人类心灵深处本能的反应,是电子书无法取代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陆羽打开《道德经》,首先翻阅至第四十二章,这也是神域国度特别要求让他看的。

译文如下:“大道衍生出初始的一,一又生出阴阳的二,阴阳交合而生三,三生出万物。万物皆背阴而向阳,阴阳二气交感激荡达成新的和谐。人们最厌恶的,就是沦为孤家、寡人、仆下,而王公以此来称呼自己。所以一切事物,有时是受损反而获益,有时是获益反而受损。别人教我的,我也用来教导别人。蛮横霸道的人难得善终,我把这句话当做施教的指导思想。”

陆羽通过译文,很快了解到老子要向后人阐述的知识,即前半句讲述的是老子对宇宙的生成论,“一”“二”“三”即“道”创造万物的过程;后半句则是老子警戒王公要以贱为本,以下为基。

为了准确性,陆羽又从网络上搜集了对这一章节的其它解释,基本意思都差不多。他猜测,神域国度重点应该是让他看这一章的前半句,也就是道生宇宙的的全过程,有了“一”才有“二”,有了“二”才有了“三,有了“三”才会有大千世界。

在半小时的时光里,陆羽已经将《道德经》的第四十二章琢磨透彻,他深感老子哲学之精妙,虽然仅是书中的一章,却足以让他对老子的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之前听说过这本世界名著,也曾看到过田主任和老罗桌上各自摆放着一本。然而,他从未有过深入研读的念头。此刻,他借助这次机会,开始认真阅读起这本传世之作。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在周末两天时间里,陆羽博士沉浸在图书馆里,孜孜不倦地阅读着《道德经》。通过书本上的注释以及网络上的解读资料,他逐渐领域到了《道德经》里所蕴涵的深意。

《道德经》主要论述了“道”的观念和老子对于治理社会和修身的思考。它强调了“道”的伟大和神秘,认为“道”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真理,而人类的智慧和知识都是有限的。宇宙之道和自然之道。它认为“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的概念。它认为“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在治理社会方面,老子提倡“无为而治”,认为朝廷应该少干预世俗,让世俗自然发展。同时,他也批评了当时的统治者,认为他们过于追求权力和利益,忽视了人民的利益和幸福。

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了人的本性和自然,认为人应该回归本性,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他认为,修身是治国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静、清净时,才能真正做到对社会有益。

以上是世人对《道德经》的正统解释,不过网上还有另外一种非主流奇葩解释。有人认为《道德经》是一部修仙真经,它揭示了大千世界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只是现如今我们人类走错了道路,否则,古代为何会有大量的神话传说?难道单单只是因为当时人类愚昧,科技不进步导致的吗?

陆羽看到这种观点,只当一个乐子笑了笑,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念的权利,每个人心中都有对《道德经》的不同理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