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陛下,这盛世可如你所愿?32(2 / 2)

视线由低到高,竟看不到大船的顶端。

朱元璋目测了一下,这艘大船的高度,少说也得几十层楼那么高。

“好家伙,这要是用来装粮食,那不得把整座国库都得搬空?”

他不禁感慨了一句。

旁边的许宥笑而不语。

说到底。

朱元璋是庄家汉出身,眼界终究有些局限。

“哗啦啦~”

正当朱元璋震惊之时,不远处传来阵阵海浪翻腾的声音。

众人寻声望去,所有人都惊呆了下巴。

大海上。

二十几艘相同的大船,浩浩荡荡而来,正缓慢的向码头靠近。

这些大船横成一排,遮天蔽日,宛如海上山峰,给人一种极大的冲击力。

朱标震惊的无以复加,失声道:“这便是永乐盛世的实力么?”

“盛世?”

听到这两个字,朱元璋心头一跳。

看了这么多场景。

这也是他头一次有盛世的感觉。

若非盛世。

如何能造得出这么多体型巨大的船只?

要知道在洪武一朝。

朱元璋都没有把握能造出这么多巨船。

这不仅仅需要钱财就可以,还需要无数匠人的技术。

迎着拂面的海风。

朱元璋欣慰的笑了。

“我大明,日益强盛啊!”

而这时。

码头大船的甲板上,走下来一个没有胡子的白面小生。

他用尖锐的声音吩咐道:“诸位请快一点,陛下有旨,东洋一行必须尽快启程了。”

听完这句话。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下东洋?”

“还是一个太监为首?”

“老四啊老四,你这真是在反复打咱的脸啊!!!”

虚空中。

听到朱元璋咬牙切齿的声音,朱棣吓得甚至都不敢呼吸了。

他真不知道自己老了以后,胆子怎么那么大,一而再再而三的蔑视朱元璋的祖训。

朱标也叹了口气,连连摇头。

这小子可真不干人事啊!

洪武年间。

朱元璋明文规定,实行海禁政策,严禁大明臣民下海与他国往来,违令者杀无赦。

远的不说。

就说他们所在的洪武十四年。

一个月前。

朱元璋还颁布旨意,三令五申,再次强调海禁的重要性。

看得出。

朱元璋对海上的一切都深恶痛绝。

他想要隔绝大明与外界的一切联系。

事实上。

朱元璋并不是恐惧开海贸易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只是当时的情况不同。

洪武年间。

东南沿海就已经有倭寇入侵的迹象,而且一年比一年泛滥。

若是在陆地上。

朱元璋二话不说,说什么他也要灭了这群倭寇。

可是在海上,他就无能为力了。

无论是徐达还是常遇春,都没有过海上作战的经验。

对于广阔无垠的大海。

朱元璋非常陌生,也无法判断倭寇在海上的具体位置。

他纵然有通天的本事,面对大海他也无计可施。

既然如此。

那还不如直接实行海禁,以保证沿海多数老百姓的安全问题。

一旦开海。

以朱元璋以往的经验来看。

东南沿海的那些奸商,肯定会和海上的倭寇勾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那时。

倭寇的实力越来越强悍,东南沿海的百姓生命安全,更加没有基本保障。

长此以往,后患无穷。

这也正是朱元璋实行海禁的初衷所在。

朱棣可倒好。

不仅废除海禁,竟然还让一名太监掌舵,朱元璋的两样祖训一起被废掉,这简直就是组合拳啊!

也难怪朱元璋会这么愤怒。

内阁原谅你了。

太监干政咱也不说啥了。

你他娘的还没完了是不是?

“爹,我真不是故意的,肯定也是有原因的。”

朱棣尴尬的笑了笑,不动声色的躲在许宥背后,怂恿道:“许宥,你快帮我解释解释啊!大哥,你是我亲哥,我都快被你整死了!”

朱棣欲哭无泪。

他都快被许宥打击的没有自信了,已经将自己代入了昏君的角色。

接二连三违背朱元璋的祖训,做出这么多大逆不道的事情,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盛世帝王的做法。

许宥平静的开口道:“燕王殿下说的不错,永乐大帝之所以开海禁,当然也有很重要的原因。”

朱元璋已经气疯了,愤怒道:“许宥,老四到底给了你什么好处,你这么替他说好话?”

“什么永乐盛世,什么划时代的场面,咱看都是假的,你小子实话实说,咱的大明是不是亡在了老四的手里?

许宥摇头道:“并不是,永乐大帝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为名,二为利。”

朱元璋断然否定道:“拉倒吧!就是乘个船出海一趟,能有什么名利可言?咱不信他还能玩出什么花来。”

说到底。

朱元璋还是有他自身的局限性。

不错。

他开局一个碗,在历代开国帝王当中,局面算是最艰难的,能建立辉煌无比的大明王朝,朱元璋确实堪称千古一帝。

即便当了皇帝之后,他依然兢兢业业,努力学习,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这一切,并不能掩饰朱元璋自身的缺陷,那就是他那如同庄稼汉一般的眼界,只想着一亩三分地的买卖。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