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 还田百姓李度变法,三辞三禅陈盟称王34(1 / 2)

江山分裂,昔日大魏之风光已难以再现,天下民变四起,各地贫苦百姓集结百十人在山中、庄上聚义,起义军占据各个山头,谋下四方勾结之要道,以劫取财粮。

其中,独巴蜀之地富庶,而无生民变。

其中,又以齐王高济属地山东的陈辜、宋万二贼声势最为浩大。竟然占据二城之地自称陈王,而封宋万为开国上将军,领丞相之职。

高济闻之,令马贲马彭二将,领兵八万,出师山东,讨伐陈贼。

只在二马讨伐陈辜之际。使身在江东的陈盟闻之,其手下将领陈骄陈度二人曰:“此一介乡野村夫,不过占据两座小城,便胆敢自称为陈王,我家哥哥尚且不敢做这个陈王,他竟敢不知羞耻的做王,真是可笑之极。”

陈盟对曰:“二位弟弟莫非忘记了我等的出身了?昔日我起事之下陈里,区区占据一里之地,尚且有割据天下之志向,如今此人有这个能力拉出这支近万人的队伍,便是有几分实力,二位弟弟怎可看低于他。”

“兄长教训的极是。”二人曰。

数日,马贲马彭攻下山东二城,宋万战死,陈辜南下逃至江东。

其人手下仍有千人,至扬州淝水县山上落草,不足一月,竟有万人响应,李度谓盟曰:“今江东民变四起,定是治国之策有误,为今之计,唯有变法可治天下。”

张珏曰:“如今变法,奈有何用,已是亡羊补牢也。先生真乃穷儒之见,如今只有以武力治国,以平定四方叛乱为先。”

对曰:“平叛固然重要,然叛乱犹如杂草,其根不灭,则其势必不减,欲灭净杂草,唯有先去其根,再图后事。”

张珏曰:“先生张口斩草闭口除根,想必定有妙论。”

对曰:“百姓之所欲,无非粮食,只要天下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又怎会有叛乱之心,故而治国之道,必先安民,以武治国则不可取。先王在时,欲与天下诸侯作对,则操练兵马,夺去江东百姓许多耕地,作为练兵跑马之场。故而百姓无地可耕,以至于秋后无粮可收,我江东本为富庶之地,稻米之乡,只要还给百姓土地,那么百姓自然有农可务,便不会想着要造反了。”

张珏曰:“先生之言,真属纸上谈兵,归还百姓土地,说着轻巧,谈何容易,若是将土地还了百姓,那我赵军却在何处屯兵?我军马栓于何处?”

对曰:“先生可知汉之赵充国,曹魏之枣抵乎?此二人皆是屯田之创始者。但是不一样的是,赵充国采取的乃是军屯,而枣抵采取的是民屯,此二者皆有利弊,故而,微臣以为,军民可共同屯田,既可使粮草产量提升,又可于闲时操兵练马,岂不美哉?”

陈盟闻之大喜,张珏亦以为其所言有理,故不在话下。

盟遂将此法谏于赵王,王允之。遂将此法命名为“李田制”,并广推全国。

推行法度之同时,陈盟亲领大军,使张雄张召二人为将,至淝水县,陈辜闻陈盟亲至,大惊失色,遂下山受降。自此,江东贼乱,多数平定,赵国安定,军民共同屯田,产粮颇丰。

时年陈盟年五十有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