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杀李贼忠臣殒命,拟矫诏英雄辈出(1 / 2)

话说李赢使其婿郭邛出兵五万剿除淮县乱军,名为除贼,实为借除贼之名令其婿拥兵,以图天下。郭邛此人,颇有几分功夫,淮县乱党多是乱军流民之辈,无有大将镇关,而郭邛手下有一将,名曰王干,字伯闻,此人功夫不下郭邛,于乱军之中,战得红眼,逢马就砍,遇人便杀。使得乱军闻其名皆惊恐不已。

不及一周,乱军平定,郭邛班师回朝。

李赢闻之,大喜,以帝之名下诏,封郭邛为大司马,领天下兵马。

此一战后,郭邛在朝中名声大噪,多有官员登府拜喜。

数年,帝年二十,本得亲政。然朝廷兵马、政务皆属李赢,郭邛二人掌管。帝徒有其名,却无其实也。李赢得意后,日日颓靡,荒废朝政,整日淫乐于后宫,囚末帝于常乐(常乐宫)。数十年的饥荒早已致天下一片祸土,以致于群凶纷起,诸侯分裂。

一日朝上,帝于龙椅。赢则其侧坐,百官跪拜。赢则不趋(不用小步快走),赞拜不名(朝见时候赞礼官只呼官职不呼姓名),剑履上殿。帝于侧不敢妄动,臣下进谏,帝欲一言,则为赢所瞠(瞪)。

尹越之子尹昌,忠义之臣,早有除贼兴魏之意。便在这日,于衣带中私藏短剑,入朝皆需搜身,侍卫未察。于是入之,待那李贼近身,忽而冲出,众臣皆惊。其人惊呼:“贼臣弑君!”那尹昌怒曰:“何人是忠何人是贼,乃后代史官可见,今我替天行道,除贼扶魏!”说罢,已至李赢身前不足五步,忽而,一将侧出,使一柄长枪,一枪将尹昌刺死在殿前,此人正是王干。李赢起身避之不及,鲜血盖于其面。

帝大惊失色,百官无不惊愕。

李赢怒曰:“此奸贼竟然于高堂之上,陛下之前,公然行刺于我,将陛下置于何处!”良久鸦雀无声,又曰,“今朝廷之中,已有奸贼露了马脚,今日之事,可见一斑。来人,将此贼尹昌之父尹越押上来!”

说罢有甲士数人持剑入殿,帝大惊。尹越为之押于李赢面前。李赢持剑削其官帽,曰:“是何人指使你儿行刺于我!”

尹越怒曰:“恶贼!天下人无不痛恨于你,恨其不能食汝肉,寝汝皮,抽汝筋,饮汝血。何须指使,我儿英武,迟早名垂千古,汝奸恶,挟持天子行苟且恶事,早晚恶名远扬。今日,我虽有一死,而天下人定共讨之!”李赢闻言,大怒不已。曰:“来人,拉下去烹了!”

尹越实乃忠良之臣,挣脱甲士束缚,目视天子,撞阶而死。

堂下王越、刘谨等忠良之辈,皆面露难色。

李赢曰:“今日之事,望众臣引以为戒,朝廷待尔等不薄,何须如此?”

朝毕,尹越一家上下五十余口人皆遭李赢所杀。

刘府之中,王越谓刘谨曰:“想数年之前,我三人在此立誓,誓必除贼扶魏,如今,尹公先去,只有你我二人,而李贼势力愈发强大,欲成大事则更艰啊。”

刘谨曰:“舍弟刘绣,在豫州有精兵数十万,早有兴兵讨贼之意,我已命人出城前往豫州,言尹公身亡贼手之事,舍弟自幼敬之,闻此言必号召天下诸侯讨贼,而你我需与陛下言之,令上颁布讨贼檄文,与舍弟里应外合,大事必成。”

王越曰:“如此,有令弟相助,何愁大业不成。”

刘谨曰:“你我不如分头行事,我闻三日后,李贼要望偏京行猎,王兄可在那时前往陛下寝宫,令上书写讨贼檄文,带至此处;我则星夜前往宪山谷中,带来我私练了数年家将千员入京,使其个个乔装打扮,或为乞丐,或为家丁。遍布京城各处,只待舍弟兵马到此,便里应外合,将城中各个要道占据,使得李师无暇互助,如此,大业可成!”

王越应之。

三日,李赢果然率人前往偏京行猎,于是王刘二人依计行事。王越前往皇帝寝宫,竟一路无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