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情难已芙蓉表心迹62(2 / 2)

凌綯的核心技术是面团的发酵,在此之前大唐人民还不会制作发酵面食,考虑到此时没有小苏打也没有发酵粉,所以凌綯用的是老面肥。把之前用剩的一块面团扔进面缸里,一两天后这块面团就被菌群所侵蚀,闻起来有些酸酸的味道,此时就具有了发酵的功能。用的时候只需要将老面肥用温水化开,再倒进面粉中拌匀,静置一两个时辰后面团就能发酵起来。

凌綯把这项技术教给各加盟店的店主,却没有签保密协议,只约定了食材必须从自己这里进货,这也是后世加盟企业的通常做法,只赚原料的差价就够了。他不怕发酵技术扩散,越来越多的人享用美食才好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而且等所有人都会发酵技术的时候他的第一波收割早就赚够了,到时大可以再推出新的产品。

当然,凌綯没有忘记那些穷苦的老百姓,所以,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在长安的一些街头便出现了打着“凌记”幌子的摊子。摊子主要是一个手推车,上边挑着一盏灯笼,车上是一个大木桶,用厚厚的麻布包着用来保温,桶里是炖得烂烂的猪下水,老板管这叫“卤煮”。他们只在傍晚出现,地点灵活,每天只卖一个多时辰,售完为止。

这是凌綯的主意,他几乎把一头猪的价值开发到了极致,现在长安人民已经接受了猪肉为主的炒菜,但是对猪下水之类的东西还是有一定的“敌意”,毕竟他们觉得这些东西不太干净。不过,扔掉的话又有些可惜,所以凌綯想到了后世的卤煮。

卤煮最早的出现其实是为了穷人服务的,毕竟食材便宜,但终究属于肉食,可以为人的身体补充脂肪和热量。凌綯让醉仙楼每天煮几大锅,然后以略高于成本的价格批发给游走的摊贩,让他们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

苦哈哈们忙活了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跟老板要一大碗有小肠、肺头、猪肝、炸豆腐的卤煮,再往里泡两个硬硬的馍,蹲在路边跟伙伴们边侃大山边吃卤煮,有的还从路边的店里要上一碗酒,就着卤煮喝下,简直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吃饱喝足,回家睡觉。

这样的一大碗卤煮价格并不贵,最多五文钱,苦哈哈们完全能承担得起。最主要的是他们享受蹲在路边边吃边聊的时光,三五个人围在一起,说说今天的收获,也聊一些政事、趣事、秘事。作为帝都的百姓,他们永远是热衷于谈论政治的,无论是在从前的长安还是后世的北京。所以,醉仙楼东家凌綯智斗中书侍郎李绅的故事在他们的嘴里被传得神乎其神,凌綯也成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将朝廷三品大员掀落马下的性情男人。

慢慢地,“凌记”成了苦哈哈们心中的一个港湾,一个聚集地,有的人甚至吃完了饭也特意找过来,就为了和朋友们侃会儿大山,享受这种感觉。

**********************

凌綯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他在为“宜家家私”寻找铺面,他没有把目光放在东西市,而是最终在长安和万年两县各找了两个门面,都是拆开坊墙,直接面对大街的。毕竟是汾阳王府掏银子,他家“不差钱”,所以凌綯准备一步到位,一次开四个,辐射整个长安城。

当然,这四个店面仅是销售或者展示用的,而生产地依然选择在了城外的秦家沟,毕竟这里距离终南山和长安城都不太远,也方便木材的运输贮存。在村里盖上几间大房子,无论做多少家具都能放得下了,客户需要的话,只需要从秦家沟送进城里就可以了。

新的买卖中,郭家和凌綯各占四成半的股份,鲁搬师傅占一成股份。对于企业的核心人物来说,股份激励永远是最正确的东西,这是后世大企业通用的做法,这有效地保证的人才的稳定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