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 a box of mask9(1 / 2)

偏要相隔甚远,距离于是有机会见证亲人的关爱,偏要南辕北辙,分道扬镳,每种选择才有机会遥望彼此的酸甜苦辣。

林默很清楚,家人决定把她早早丢离身边的时候,这个扔出的抛物线就难以再回头了,诚实地讲,她希望自己和大多数从前的同学一样,升入家里附近片区的重点中学,即便只是努力地完成显然自己无法完成得很好的学业,但是,在基本熟悉的人际交往圈子方面,至少她不用花费更多的心力。

建立一些友谊跟熟稔是时间的恩赐,是不容易的,尤其是明明可以毫无费力地维持这样一种既定的交流方式的时候,就像即便是个铁憨憨,从前的同学也都已经心知肚明林默是个怎样的铁憨憨。

林默小时候很羡慕那些偶尔新来的转校生,以及同样偶尔中途转走的同学,大多数他们都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跟周围的同学形成融洽的友谊关系跟联络,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大多数还能够把频繁的转校以及转换环境、适应新生活当作生活的惯例,且没有丝毫不适。

矛盾是不可能没有的,新的人际关系,代表着未知与试探,稍不留意,也许便步入别人的雷区,从此“老死不相往来”,虽然人们大多数时候在浅层的人际交往方面是慷慨的,但是对于过早寄宿一直耿耿于怀的林默,很难接受之一,便是不得不放弃那些花了整整一个小学的时间,建立起的在她看来更透彻与牢固的人际关系。

比如,谁虽然偶尔跟大家伙一起数落她,但是并无恶意,甚至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伸手帮她一把的;又比如,谁有着弯曲异常的回肠,看似阳光明媚,真正接近,却凄风苦雨。

不长不短的时间,林默认识的许多人,在她还没有能力及时将那些了解与感悟凝练升华成普适的原则的时候,或者说,还没有足够时间验证许多自己的判断与猜想的时候,一切,因为升学,因为林默另辟蹊径地去了一所寄宿中学,戛然而止。

就像一个实验做了一半,又像一座城池建了一半,没有人回应,没有人欣赏,一切戛然而止,因此也没有他人的惋惜与遗憾。

父母太急于让自己平凡甚至平庸的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早些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又或者,尽可能早地将一种一无是处及时安放?

父母程式化的问候,温暖而贴心,就像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你一定会感觉到的暖和,虽然,现在夏末,凉风送爽,人们并不需要更多的温度。

“谁起这么早啊...”屋内传来一句蠕蠕糯糯的抱怨。

林默紧张地赶紧回身准备回应,但并没有看见谁从上铺起来。

依旧坐在桌前的卓年年见林默转身四顾,咧了咧嘴微笑,指了指自己的斜上方。

2号,林默心里回应,脑袋则木讷地朝卓年年感谢地点了两下。

这会儿,光线更亮,林默也更看清楚了卓年年的模样,水灵灵的,诶,人家起得比自己早,怎么还是一副精力充沛的样子呢。林默丧气地垂下头,本想悄悄回到自己座位,刚刚接近玻璃门,只觉屋内丝丝热浪迎面而来,索性打消这一会儿重新进去的念头。

洗手间成功地保留了昨天的慌乱,掉在面盆里崭新到还没开封的洗面奶,歪倒的漱口杯跟牙刷,胡乱叠放的洗脸巾,甚至一面画蛇添足的圆镜子......

林默不能想象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室友们有着怎样奇形怪状的习惯,但是力所能及地,林默本能地把最显眼也是最妨碍她进行下一步操作的任何物品,逐一捡拾起来。

虽然不知道哪个是谁的,终于摆得整整齐齐,看起来至少赏心悦目。

为了劝说林默主动地接受寄宿生活,林默的爷爷那时是这样安慰自己孙女的,“同学是好同学,老同学好,一中也确实好,读个一中也不错嘛,家里好照料,瞧着孩子一天一个样不是挺好。”

爷爷本来一片好意,想帮帮林默争取在家里附近读中学的机会,谁知这句话一开口,林默的奶奶立马接上一句“是哟,小孩就是这样,眼见着就变得跟小时候不一样了。”

奶奶这冷不丁的一句,可谓彻底而根本地一举击碎林默基于维护固有人际关系而要求就读一中的合理想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