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九、屯田疑云(上)9(1 / 2)

“将军,沈长史求见。”

“请他进来。”

搁下手中的笔,我从正在批阅的文件中抬起头来。长史沈钟在亲兵的引领下走了进来,躬身对我行了一礼。

“下官拜见将军。”

“沈长史免礼,快些请坐。我正在看长史整理的文件,刚好你就来了。来的正巧、正好!”

沈钟笑了笑:“正是要来向将军详细解说那些文件。按说将军远征辛苦,刚刚回来,下官不该用些枯燥繁琐的文书来给将军增添烦恼,可是……”

“可是沈长史还是昨天一早就搬来了这些文件,堆满了本将军的案头,不是么?”

他笑而不答,我也开怀而笑。沈钟就是这样一个人,公事公办,一丝不苟。嘴上说着将军辛苦,实际上毫无容赦之心,生怕累不死我一样。难怪他之前跟着谁都不受重用。一般人真的受不了他这么严格古板的作风。

沈钟是我在江陵找到的人才,我用他协助我治理江陵,可以说就地取材。他弥补了我本身在行政能力方面的不足。即便是我不在的时候,他也能把江陵管理得井井有条,是非常优秀的辅助人才。长史的职务确实委屈他了,我计划找机会让他建立一些功劳,早日提升官职。

我们讨论了一下他昨天拿来的那些文件。文件我看完了大部分,还剩下大约四分之一没看完。已经看过的部分,涉及到江陵及周围村落的近况,包括物资储备的变化,兵员、人口的动态统计,治安情况汇总,庄稼的耕种情况和预期收成等等,不仅是军事数据,还涉及民生的各个方面。过年之后没几天,孙权就来惹事,导致我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军事技术开发上,疏忽了民政方面的事。现在战争暂时平息,我也不得不“还债”,与数据作斗争。

不过总的来说,几个月过去了,今年的情况看起来还不错。自从开年到现在,没有什么大的天气异常情况发生,气温和降水都比去年的情况要好,庄稼收成可期。去年天气偏冷,导致粮食歉收,粮仓中其实存粮不多。听说去年冀州等地冻灾的情况更为严重,朝廷集中赈灾,我便没有向上面申请调拨军粮。拼一拼凑一凑,再省一省,加上去年没有大的战事,好歹是凑合过来了。若今年收成再不好,就有点头疼了。

“今年最重要的就是粮食。”我指着那份农业方面的报告对沈钟强调,“我也知道存粮不多了,但没想到会这么少……”

“这还是加上这次援助江夏带回来的物资之后的。若没有这些补充,本该更少。”

我皱着眉头:“形势确实有点严峻啊……”

再次翻动沈钟递交的报告,我反复查看数据,终于提出了自己也不太愿意提出的问题:“沈长史,你觉不觉得……屯田的效果,似乎没有达到预期?而且对于今年收成如何,好像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说罢,我抬起头来看沈钟,发现他也用意味深长的眼神看着我。我顿时明白过来,他心中也抱着同样的疑问,但因为知道负责屯田的刘权与我之间的关系,因而不便明说。他是在等我自己发现问题。

既然达成共识,我也没有什么好避讳的,便直接了当地问:“你是什么时候发觉的?”

“下官也只是最近才略有疑惑。江陵屯田,从去年春天刘校尉到任之后便开始了。之前虽然没有系统地进行,但因为接管了东吴留下的部分军屯田地,粮食的收成已经可以供应城内驻军大约七成的份额。如今正式实施屯田已满一年,且参与屯田的士兵数量大大增加,田地面积经过拓展,也比之前多出了三成以上。如此规模的屯田,然而今年的粮食供应却仅仅能够满足城内日常开销所需的六成。无论如何,都是无法令人满意的结果。”

“不升反降……”

“当然,下官也详细考虑了城内士兵人数的增加,以及去年天气原因影响收成这些因素。刘校尉既然是将军认可的人,下官相信或许只是时间不足,成效尚未发挥。因而下官也仅仅是想给将军提个醒,希望将军有空能够多多敦促。”

我合上案卷,郑重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了。这件事你的确不好开口,我来处理。看来不给你升个官还真是不行了……”

沈钟一愣,立刻行了个大礼:“将军说笑!下官并非故意攻讦同僚、自抬身价之人!”

“我知道,我知道。我知道你不是那种人,你也别太紧张嘛。”想了想,我提议道,“这样吧,你要是下午没事,就跟我一起去找刘权,看看这屯田到底是怎么回事。”

“谨遵将军命令。”

说起来,我确实很久没有跟刘权好好聊过了。

刘权是刘备真正的长子,跟现在坐在蜀汉皇位上的刘禅并非同母所生,也比刘禅年长很多。在刘备早期艰难而颠沛流离的创业史中,刘权母子不幸与刘备失散,因而他从**岁开始便在普通农户家中长大,直到二十五岁养父母去世,才独自前往益州寻找亲生父亲刘备。当时他也不过是以为刘备在益州做官,想要投靠父亲求一个安身之所。实际上那时的刘备已经自立为汉中王,整个益州的局势也并非刘权想象的那么单纯。在意识到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之后,他恳求他认为唯一不会害他的我,让我带他一起从成都逃走了。

在选择带刘权来江陵之前,我详细了解过他在魏国这几年的档案。带他回到魏都洛阳之后,我之所以向曹丕举荐他担任典农官,一方面是认为当过十几年农民的他有这个才能,更主要的也是想给他找个安身立命的基点。他身份特殊,即便真心归顺魏国,也不可能担任重要官职。而如果当一辈子米虫,无非是换一个地方软禁,我又觉得愧疚于心,有违我带他逃离蜀汉的本意。

很幸运的是曹丕采纳了我的建议,让他担任许昌的典农校尉。这几年他一直在许昌,和同样是我举荐的许昌令齐非搭档,政绩相当不错。许昌是前朝旧都,又是距离洛阳最近的屯田区,朝廷格外关注。几年来他和齐非无论是政绩还是为人处世,都没让人挑出任何毛病,因而我才放心向曹叡要了他,跟我一起来江陵主持屯田事务。

然而实际上来到江陵之后,我却很少与他交流。我必须承认,自己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武器的钻研开发上,只要一有空,我就和马钧待在一起,不是进行头脑风暴,就是实验马钧做出来的一个又一个样品。再加上我身为江陵最高行政和军事长官,所有的军政事务都要顾及,即便有沈钟辅助,工作依旧繁重。屯田这摊事务交给刘权,我内心深处是十分放心的,几乎没有过问细节。这样一想,我和刘权还真是很久没有好好谈过了。我对他太放心,竟然没想过要适当地关心一下,无论是工作,还是他个人的心情。

我这个朋友,还真是不称职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