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李象的谗言!大考将至!174(2 / 2)

而军械越强,征灭高句丽的速度就越快,把握就越大。

历史上的李世民之所以征高句丽不成,除却粮道之外,再有一点,就是李世民一改往日疾风战略,采用稳扎稳打的推进方式,以致战争时长太久,辽东深秋之际,天气骤变恶劣,唐军无法适应辽东苦寒。

“好。”

萧瑀微微颔首。

接着。

李象便是与萧瑀分开,转而与狄孝绪一同前往吏部视察一下科举之事,科举开考既定于四月十八,大唐一年一度的全新科举,要开始了。

……………………

贞观十七年,四月十四。

午时七刻(12:45)。

吴王府。

刚从宫中赴宴归来的李恪,单独又在府上请高士廉吃了一顿。

宴请菜单很简单,但是却很丰富,只有一道菜:烤乳猪(无猪头)。

用膳之地,二人相对,中间摆着一只过了夜的金黄烤乳猪。

“这是李象昨天命人送来的。”

李恪看着这只没有头的金黄烤乳猪,岂能不明白李象是什么意思。

再跳?再跳我就把你猪头给剁了!

但是李恪面色并无丝毫不悦,反而是眼眸中含笑。

“殿下可是怕了?”

高士廉沉浮数十年,什么场面没见过。

“本殿若怕,又岂会答应与高公的合作。”

闻言,高士廉笑了笑,接着面色略带严肃,道:“殿下,您昨日让高阳公主去秦王府,属实是不该。”

李恪叉手称礼,道:“高公说的是,本殿错了。”

那双微微低眸的眼神中,透着一抹不经意的亮光掠过。

有一种人,外表愚笨,锋芒尽收。

谓之:藏拙。

……………………

未时初(13:00)

吏部衙门。

李象在吏部尚书狄孝绪以及吏部一应官员的陪送下,刚刚踏出吏部衙院,对于吏部为本次全新科考的准备,秦王殿下还算是比较满意,不论是制度还是考题,比之以往都科学太多。

纵观大唐实行了两百多年的科举,诗赋竟然占据了主位。

诗写得好就能治政?

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此一点,从李白身上,就得以窥见。

故而李象在改革科举之际,尤为注重在考题方面的改变,主要一点就是把原本注重于诗赋的考核更换为治政策论。

历史长河给出了答案,考核治政能力,才是取仕之首选。

“殿下,大考在即,我本想更换考功司的郎中,名单提上去之后,被房相给否了。”

(唐朝一年一小考,三至五年一大考,为官员考核)

(大考由尚书省吏部考功司负责,主要考核四品及以下官吏,其正副长官为郎中和员外郎,郎中为从五品,负责京官考核,员外郎为从六品,同时,贞观初年,天子在中书省设立中书舍人、在门下省设立给事中,分别对地方官考核和京官考核进行考核监督,确保公正)

(三品以上官吏考核由皇帝亲自负责)

狄孝绪在旁说道。

吏部自身可根据朝廷章程赋予吏部的权限,对六品及六品以下官员进行升贬调动,这一操作不需经由上级批复,可若是五品及五品以上的官吏调动,则是需要吏部给出方案之后,由政事堂联席决议,或者由负责吏部的尚书省左仆射签字批复。

狄孝绪的直接上司,就是房玄龄。

“嗯。”

李象点了点头。

吏部大考,事关从朝廷到地方的数千官员升贬俸禄,谁掌握了这个位置,谁便是万千官员敬畏巴结的对象,房玄龄作为朝堂首相,自然是要把这个位置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而正巧。

这个位置,李象也想要。

“我会让张燕来找你,你若是有什么需求,可告诉张燕,他会为你办妥。”

“我的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过程一定要合法。”

闻言,狄孝绪自是明白李象是什么意思,凝重的点了点头。

“殿下放心,绝对合法。”

既然这个人走正常流程搞不掉,那就走非正常流程,世上办事的方法千百种,就看你怎么做。

而就在这时。

有着一内侍,气喘吁吁的匆匆跑至吏部衙院之前,在见到李象的刹那,眼睛都亮了,他找了一大圈,终于是找到秦王殿下了。

快步来到李象身侧,弓身急声道。

“殿下,陛下召您入宫。”

————————

ps:关于房玄龄为什么敢赌,原因很简单,在这个时代,尤其有着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在前,从朝堂到民间,几乎没有人相信高句丽能够被一战国灭,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李世民在世时期也只是打残了高句丽。

ps:隋炀帝时期国力和军力,比之贞观更盛,这一点为相二十载的房玄龄,有着第一手数据对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