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秦王:一息尚存,战斗不止!156(2 / 2)

以史为鉴,这是臣下用以怼君王的常用招式,尤其是在李世民这里,屡试不爽。

这时。

岑文本亦是起身,道:“恳请陛下,以天下为重,以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为重!”

刘洎,韦挺,亦是先后起身。

“陛下,昔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发百万兵,征役数百万,空耗莫大国力,最终导致了国灭家亡,还请陛下以史为鉴,慎起兵戈。”

话音刚落。

狄孝绪已然是起身,阴阳一声,道:“刘侍郎,你可是在将陛下比作前朝隋炀帝?!”

毕竟秦王已经表态,他自是不会再坐着。

一句话,噎的刘洎面色通红,起身来到殿中,朝着李世民扑通跪了下去,面色慷慨,激愤道:“臣绝无此意,臣只是进谏直言,尽忠臣之本分!”

而就在这时。

一直默不作声的李绩,此刻却是突然站了起来,沉声道:“陛下,高句丽挑衅至此,我朝若不发兵惩戒高句丽,往后四夷何以服我大唐上邦。”

“臣请率军战出征,直驱平壤!”

(平壤,高句丽王都)

李象扫了眼李绩,心中赞叹,真他娘的人才。

关于当下殿中所争执的天子要不要亲征的这个话题,这李绩硬是一个字都不提,主打的就是一个哪方都不得罪,又顺遂上意。

圆滑至此,不愧徐茂公。

大位之上。

李世民扫过眼前这帮各执一词的执宰,眉头微蹙,沉吟片刻之后,道:“此事,三天之内,你们政事堂拿出一个解决方案。”

‘狗二凤,又甩锅。’

李象自是明白李世民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二凤自身当然想要亲征高句丽,但是又知道其中阻力很大,一旦在大朝会之上提出亲征,必定会引起满朝文武集体反对,而且现在又不好当面拂了房玄龄、岑文本等一众执宰的谏言,毕竟这几人张口就是天下苍生,以史为鉴,句句说的都在理,而他李世民偏偏又是个讲理的人。

所以,李世民选择把这口锅给甩了出来,让你政事堂给出一个意见,那他这个天子就可以顺坡下驴了,等大朝会时,就可以拿出这份政事堂的提议,无奈叹道:实在不是朕想亲征,而是政事堂执宰们逼朕啊。

而实际上。

这锅表面上看似是甩给了政事堂,但实则还不是甩给他李象这个秦王!

李象心里无语骂娘,不过想想也算了。

自古以来,给大老板做副手,向来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比如后世的大明副皇帝阿标,直接就给累到猝死了,而唯一的好处就是,只要能够做得好,做的让大老板满意,就能提高自身接班的概率。

随着天子出言,包括李象在内,殿中十一位政事堂执宰,皆是起身称礼。

接着。

是否发兵,是否亲征高句丽的这个事就算是暂且略了过去,李世民又与众执宰商议了几件要事,比如已经被抓回京的齐王李祐该怎么处理,比如春闱的进度,比如今年的国家预算分配等。

在齐王造反这件事上,李世民着实被李象未卜先知一把,先前李象便是与李世民说过,齐王之乱可自平,根本不用朝廷派兵,当时李世民还不信,可等到齐州之乱自定的消息传来之际,李世民顿时对左右高呼:吾家象,天人也!

待一个时辰之后,小会终于散去。

李象前脚刚迈出两仪殿,后脚狄孝绪便是紧随跟上,狄老头于李象身侧低声道:“殿下,昨日已经开始科考报名了。”

“嗯。”

李象轻‘嗯’了一声,他作为本年科考主考官,自是知道。

吏部正式开科,允许士子报名,这件事是需要他这个主考官签字批准的。

“可距当下截止,报名的士子,仅有三百余人,而今年京中汇聚,本应参加春闱的士子,人数应当在两千有余。”

狄孝绪眉头皱起,凝声说道。

三百人参加的科举,那还考个屁,真若如此,贻笑千古。

闻言,李象面色未改。

对于科举改制可能遇上的问题,他早有预料。

那帮世家,横行数百年,自然不可能这般轻易屈服。

或许没过几天,就会有大量上奏士子抵制科举改制的奏章,请求天子以天下士子为重,恢复科举旧制的奏章。

别看这只是一次并不怎么起眼的改制,但其中却是蕴含着更为深层的含义,那便是,一个班子里的话语权分配。

倘若李象这一次科举改制失败,便是意味着往后在政事堂、在天子御前的话语权丧失,以后李象若想再插手朝中制度,难度将陡增,哪怕是天子信重秦王李象,其他人都会拿科举改制失败的案例来怼,一句“秦王善战而不善政”就能怼的你哑口无言,光是言官唾沫都能把人给生生淹死。

李象微微抻了抻懒腰,打了个大哈欠,眼中掠过一抹冷戾之色。

猫在秦王府养伤的这五六天,长安这帮好了伤疤忘了疼的逼崽子,怕是都以为他秦王李象改吃素了。

淦长孙无忌只是一个起点,绝对不是终点,一息尚存,战斗不息,象党励志于打倒一切妄图阻挡秦王殿下的反动势力。

‘该干活了。’

————————

ps:求月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