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1(1 / 2)

你吃过蛇吗?

上世纪,两广一带还不像现在这么富饶,村民们靠山吃山,少不了和山里的野物打交道,因此诞生了一种专门捕蛇的职业,从事这一行的人,被称为“捕蛇人”。

我有一个朋友,他就是专业的捕蛇人。

他叫常宝四,出生于1973年,家住GL市雁山区的拉盖村,这里是苗疆十万大山的门户,也是各种长虫的乐园。

常宝四在家中排行第四,自小家里就很贫穷,后来早早辍学,时常跟着村里猎户进山打猎,一来二去,竟成了各中的一把好手。

他不仅擅长狩猎,尤其擅长捕蛇,据说是因为得到过一位“捕蛇人”的传承。

捕猎这一行,大部分靠的是自学成才,但捕蛇人的行业却有着自己的讲究。

常宝四拜师学艺的时候,是正儿八经地给师父磕过头,递过孝敬茶的。

喝完孝敬茶,师父给常宝四立了三个规矩,告诉他捕蛇人有三不抓:

第一个禁令,是不能抓正在抱卵产子的母蛇,尤其忌讳打蛇窝。

其次是捕蛇人不能品尝蛇肉,哪怕只是喝了一口蛇汤,也会自绝于门墙。

最后一个禁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能抓墓穴下的老蛇。

当年的常宝四年纪还小,不能理解师父为什么要立下这些规矩,师父便告诉他,“蛇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们和山里的野其他物不太一样。”

这种脊椎类的爬行动物,通常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密闭空间里,生性狡诈、歹毒,同时兼具复仇的本性,当你伤害它们的亲人之后,它们便会一辈子记住仇人的体味,哪怕过去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只要毒蛇不死,早晚有找你复仇的那一天。

不打蛇窝,是害怕遭到报复。

“其次是吃过蛇肉的人,身上会有一种特殊的腥膻味,人闻不出这种味道,但是蛇的同类却可以,如果你带着这种腥膻味进山,蛇就会提前知道天敌要来了。”

常宝四又问道,“这也太扯了吧,那为什么不能抓墓穴里的蛇?”

师父笑而不答,回过头,神情中却夹杂着几分诡异,“有些规矩,你可不信,但却不能不遵守,举头三尺有神明,入了这行,你就必须这么干。”

师父说得隐晦,但言下之意却很明显:

干这行的,冥冥中自然会有一双眼睛,观察着从业者的一言一行,谁要是不小心犯忌讳,将来必定会自食“因果”。

常宝四感觉师父越说越玄乎,还是不信,老爷子见状,便慢悠悠地讲述起了自己年轻的一段经历。

故事发生在民国二十七年。

两广吃蛇的风俗由来已久,那个年代的捕蛇人虽说辛苦,但却十分吃香。

可惜好景不长,虽说山里的长虫遍地都是,却架不住这种没有节制的捕杀,随着资源越来越少,这个行业也渐渐变得萧条,不少捕蛇人都选择了改行。

唯有常宝四的师父还坚持着,而且日子一直都有滋有润。

为何?只因老爷子有一手家传的独门手艺,进山绝不走空,他将捕到的蛇卖给县里的餐馆和茶楼,每次都能满载而归。

有时候客户催得紧了,老爷子时常会深夜进山,但是甭管多晚,只要第二天日头起来,老爷子总会拎着捕蛇的口袋,慢吞吞地走出深山,将客户要的东西及时交到手中。

一来二去,老爷子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被誉为“蛇王”。

某天,老爷子拎着从山上现捕到的蛇,去县里一家大酒楼交货,领完赏钱,老爷子美美地打上一壶烧酒,正要回家小酌,酒楼掌柜却追出来,偷偷叫住了他。

掌柜的将老爷子拉近后厨,说自己手头上有笔大买卖,问他要不要做?

将老掌柜的煞有介事的样子,老爷子感觉奇怪,就反问他是什么买卖。

掌柜的悄悄说,“有位军阀老爷,准备在家办一场‘百蛇宴’招待贵宾,前两天找到我,希望我来操办这场蛇宴,可这么多蛇,让我上哪儿去收啊?想来想去,能依靠的也就就只有老哥你了……”

听到这话,老爷子扭头就走。

行有行规,捕蛇人这一行最忌讳滥捕滥杀,如今行业这么萧条,正是由于前人们不懂节制所致,身为真正的捕蛇人,老爷子自然不会犯这种错误。

掌柜的却不慌不忙,一把拽着老爷子手臂,从袖子里排出十几枚银洋,整整齐齐地码在桌上,笑眯眯地说,“只要你肯干,把军阀老爷伺候好了,我有好日子,还能让你过得不痛快?”

望着台面上的银洋,老爷子动心了。

那年头兵荒马乱,穷人要图个温饱绝非易事,这十几枚银元,足够他在县郊区买一栋像样的房子,安置一家老小。

掌柜的告诉他,距离百蛇宴还有半个月,只要能在半个月内抓够一百条蛇,这笔佣金就算到手了,买蛇的钱可以另算!

迫于金钱诱惑,老爷子当即返回家中,在自家地窖下面挖出一个“蛇池”。

虽说他本事不俗,可要在半个月内凑足一百条蛇也不容易,而且这么多蛇带回家,根本没办法安置,老爷子只能封住地窖装蛇,并警告家里人不能随便下去。

打那天起,他开始早出晚归,不分昼夜地潜入深山忙活,将抓到的蛇带回家中的地窖,塞进“蛇池”中养着,只等限期一到便交货。

眼看限期越来越近,老爷子忙得是不亦乐乎,为了尽快把数凑足,他不顾祖上的禁令,居然想到去捅蛇窝。

这一去就坏事了。

那天早上,老爷子在山里寻蛇,偶然拔开一堆草丛,居然找到了一条“蛇道”。

所谓蛇道,就是毒蛇们进洞和出洞时常走的那条路线,老话说“猫有猫道、鼠有鼠道”,蛇类通常也有一条固定的觅食路线,只要跟着路线走,就能找到蛇穴老巢。

老爷子当即沿着蛇道走进身上,果然在一个山岗下,找到了一块鼓起的隆包。

他按捺住激动,小心翼翼地走过去,趴在土包前细细观察一番,顿时喜从心来。

这蛇窝的规模可不小!

高兴归高兴,老爷子没有蛮干。

这么长大的蛇窝,收获必然不小,如果贸然动手去抓,只会打草惊蛇。

他心生一计,将口袋里的雄黄粉全部取出,洒成一个圈子,先将蛇窝圈住,再挪开了蛇窝上的石头。

洞里的蛇群立刻炸了窝,至少蹿出十几条花鳞细蟒,大的有婴儿手臂粗细,小的也有成年人拇指粗,受到惊吓的蛇群满地乱窜。

但由于老爷子事先在蛇窝附近洒了雄黄粉,蛇群们只是互相拥挤着,却不敢冲出蛇穴。

老爷子不慌不忙,给手上涂满特质的粉末,这些粉末是蛇类的克星,只要沾上一点,再厉害的毒蛇也会瘫软不动,束手就擒。

就这样,老爷子不费吹灰之力便完成了任务,他将捕获到的蛇都装进口袋,美滋滋地小跑回家。

把蛇丢进地窖后,老爷子特意躲在蛇池边数了数,发现数量正对,便匆匆离开了家,跑去县里的酒楼交差。

他是如此的兴奋,以至于居然忘记了,应该先用石板将蛇池盖起来。

正是这一时疏忽,才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老爷子前脚刚走,正在午睡的儿子就醒了。

他儿子见家中无人,正要走出堂屋玩耍,可在途径地窖楼梯时,却听到下面传来窸窸窣窣的响,便好奇地下了地窖。

到了地窖一看,他儿子才发现蛇池没有被盖好,不少蛇蠕动着身子正要爬上来。

如果换了别家小孩,看见这一幕怕是早就吓得屁滚尿流,可他儿子却没当回事。

成天见老爹捣鼓这玩意,也没见蛇反抗过,小孩还以为蛇根本不会咬人。

他拿起了簸箕,打算把这些再赶回去,冷不丁那蛇群却好似疯了一样,蹿到小孩的手臂和腿上,拼命扑咬。

小孩被咬后立刻坐在地上哇哇大哭, 结果那些蛇跟疯了似的,越扑越多……

等老爷子领着掌柜回家的时候,一看自己小儿子的模样,顿时吓得瘫软在地上,抱着儿子嚎啕大哭。

孩子被蛇群咬伤已久,没等送医就断了气。

打那起,老爷子就断根了,就算抓再多蛇、赚再多钱,也换不回儿子的命。

连他婆娘也不肯再跟他过了,第二天就收拾东西回了娘家,再也没回来看过他一眼。

……

这场意外,成为了老爷子一辈子的痛。

他告诉常宝四,自己当年就是因为贪心,破了祖师爷留下的忌讳,才导致的妻离子散。 他不希望同样的悲剧在徒弟身上重演,所以时常敲打常宝四,勒令他务必要熟记祖师爷的行业忌讳,绝不能重蹈他的覆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