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颅息穴245(2 / 2)

太爷爷耐心地解释道:“颅息暗示让头颅休息的意思,这个穴位属手少阳三焦经,针刺此穴能疏通三焦经气,调节气血运行。肝郁气滞所致的气血不畅,上扰头颅,通过刺激颅息穴,可使气血通畅,头目清明,颅息自安。中医之妙,就在于此,以穴位之能,调身体之衡。”

我望着太爷爷,心中对中医的神奇充满了敬佩,也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

这一路上,阳光依旧明媚,而我与太爷爷的脚步,也因这一次的救人之举,变得更加坚定而有力。

“颅”,顾名思义,指的是头颅。头颅乃人体之重要部位,包含着诸多关键的组织和器官,如大脑等。在中医理论中,头颅被视为“精明之府”,是神志活动的中枢所在。

“息”,有平息、止息之意。当我们将“颅”与“息”相结合来理解颅息穴时,可以想象此穴有着平息头颅部位各种不适和病症的作用。

从中医经络气血运行的角度来看,颅息穴所处的位置恰是气血流注较为集中和关键的区域。当人体气血运行失调,尤其是在头颅部位出现气血紊乱、邪气侵袭或者正气不足时,就容易引发各种病症。而颅息穴就像是一个调控气血的枢纽,能够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使头颅部位的气血恢复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平息病症的效果。

比如,当人体遭受风邪侵袭,导致头痛如裂、头晕目眩时,颅息穴发挥其平息作用,疏散风邪,调和气血,使头痛和眩晕得以缓解,即“颅息头痛”。对于耳鸣、耳聋等耳部病症,颅息穴能够平息耳部气血的逆乱,疏通经络,让耳窍重新恢复清明,故曰“颅息耳鸣”。

在情志方面,若肝气上逆、心火亢盛导致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颅息穴可以平息上亢的肝气和心火,使气血归于平静,心神得以安宁,实现“颅息失眠”的治疗效果。

对于小儿惊风抽搐,多因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所致。颅息穴能够平息内风,镇惊安神,缓解抽搐之症,此乃“颅息惊风”。

颅息穴的穴名明确地提示了其主要功能在于平息头颅部位的各种异常。通过刺激该穴位,激发人体自身的调节机制,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从而有效地治疗与头颅相关的病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