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哥(2 / 2)

张大爷说:“大嫂大哥没有买过房,这些年,跟我一起翻修了家里的老房子,一直跟我住一起,也没分家,家里大事小事都是他跟我一起办,现在你们大哥的孩子大了,需要你们兄弟两个帮忙了,你们看看,能不能帮忙凑点,就算借给他们。”

张大爷话音刚落,三嫂又说话了“就算拿钱出来,那也是借条写好,将来要还的。”

就这样,张宁买房,跟二叔借了二十万,跟三叔借了二十万,都打了借条。

大哥大嫂千恩万谢。

又是八年过去了。

张大娘八十岁了,大哥大嫂六十岁,二哥二嫂五十二岁,三哥三嫂四十八岁了。

张宁四十一岁,二哥的孩子也二十六岁了,正在读研究生,三哥的孩子也要十八岁,马上要读大学了。

张大爷前几年过世了,张大娘身体也不好,只能由大嫂在家里帮忙照顾着,大嫂的孙子这些年也是由亲家照顾,她照顾公公婆婆,再说远也远,实在没有办法照顾孙子。大哥也退休了,回到老家养老,跟大嫂一起照顾大娘。

后来,大娘生了一场病,中风住院了,医药费,还有护理费,大哥跟二哥三哥商量,费用大家平均分。

大哥只是那点退休金,大嫂种点地,收成也不多,前几年承包出去了,一亩地也只有几百元,现在只剩下,大嫂跟大娘的地,一年也没有几个钱,他们的儿子要还房贷车贷,孙子还要读书,也没有办法帮衬家里。

所以,大哥的日子家里还是有点拮据的。

在分摊费用的时候,大嫂提出大娘在家里由她照顾,能不能费用少分摊点。

二哥二嫂说,父母是大家的,每个人都有份,为啥你要少摊费用?

三哥三嫂说,要么分开算,照顾老娘,把护理费,餐费,医药费,水电煤气,物业都算到一起,大家一起分摊,大嫂也年纪大了,能照顾老娘,护理费给大嫂,不能照顾了,就请护工。

就这样,大嫂照顾了几年,张大娘也走了。

这年,大哥大嫂六十五岁,二哥二嫂五十七岁,三哥三嫂五十三岁了。

张宁四十六岁,二哥的孩子也三十一岁了,三哥的孩子也二十三岁,大学毕业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讨论老人留下的遗产该怎样分配?

大哥看着跟父母亲手造的老房子,还有父母留下的遗产三万元,二哥二嫂坚持走法律程序,三兄弟平分。

就这样,三兄弟每人分得一万元,老房子按照当时的房产公司的估价,作价一百二十万,二分之一算作遗产三兄弟平分,就这样六十万大家平分,大哥还要继续住,只能拿出了四十万,分别给二哥,三哥。

从此三兄弟再无往来。

大哥六十五岁了,站在家里的楼房顶上,望着远处的大山,俗话说,长兄如父,如今自己的两个弟弟都长大了,在城市安家落户,再也不可能回来了,自己为了得到这所老屋,分别给了他们二十万,他跟张大嫂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就是拿出所有棺材本钱还不够支付那些钱,如今忙了一辈子,棺材本钱没了,还欠债了两个兄弟十几万,儿子还欠自己兄弟的钱,儿子的欠债儿子还,自己的欠债自己还。

他想起三弟说的话,“张宁欠我们的钱,可是白纸黑字写着的,你到老了还欠债,怪谁呀?你自己没本事,能怪谁?”二弟也说,“我们可是都靠自己,你还得到政策红利,去国企工作。再说了,家里的房子,已经一半算你们的,另一半才作为遗产分配的,你已经赚了很多了。”二嫂说,“当初我们结婚买房,可是你们老头子代表你们全家答应的,否则我们不可能结婚,那可是说好给我买的。”老三媳妇也附和着说,“我家才得到首付款,其他都是我们自己的。”

大嫂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当初盖这栋楼,才花了不到二十万啊!”

他想到这里,张大哥回头看着忙碌的妻子,老泪纵横。

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没本事,按照张大爷的说法,谁让你是家里的老大呢?

你看懂了吗?

按:这个世界上,生于六零七零年代的人,有多少张大哥这样的人,年轻的时候,跟父母一起,照顾年少的弟弟妹妹,只能说,那是他们才是家里的大哥,要担负起大哥大嫂的职责,跟父母一起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等弟弟妹妹们长大了,他们年老了,弟弟妹妹们觉得要大家一起赡养父母,天经地义,但依法办事分父母留下的遗产,也是天经地义。

返回